说起广西的夏天,那可真是“雨神”开挂模式。今年8月,这场面更是热闹非凡:不是雷阵雨就是暴雨,说下就下,一点都不带商量。气象台话音刚落,“热带辐合带”这个拗口词就成了全区人民的老熟人——这家伙一来,广西基本天天见水花飞溅。别看35℃高温暂时收敛,可30℃以上的闷热加上湿度大,大伙儿还是得扇着蒲扇、擦着汗继续和夏天较劲。
细数下来,这个月里光是主要降水时段就有五波:1号到2号、5号到7号、11号到15号、19号到21号,还有26日拉个大尾巴再下一场。这还没算突如其来的局部暴雨和伴随而来的雷电、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与此同时,高温也没闲着,8日至10日、16日至18日和23日至25日三轮“烤验”,让人恨不得变身空调房里的沙发土豆。
问题来了,每年这种极端天气一多,各种安全隐患也跟着冒头。不少山区景区平时游人如织,一遇大雨山洪泥石流风险直线上升;城市里马路成河,下水道翻涌,小孩玩水打闹常常酿出意外。尤其暑假期间,中小学生结伴郊游露营、水边嬉戏本是童年乐事,但只要防范不到位,一个疏忽可能酿成悲剧。
其实每次气象预警发布,总有人当耳旁风:“哎呀,下点小雨怕啥?”可现实往往啪啪打脸——新闻里那些被困景区游客、“网红桥”冲垮事件还历历在目。有时候我们总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,可真正出事的时候才明白,“侥幸心理”这锅粥煮不得。
面对今年这种又湿又热的怪脾气天气,不仅仅要靠官方喊话,更需要咱们老百姓心中有杆秤。一方面,各级政府部门要提前做好隐患排查,比如加强山区滑坡易发地段巡查,加固城市排涝设施,在热门旅游地设立醒目的安全提示牌,对涉水活动严格审批监管。同时社区街道可以发动志愿者队伍,加强巡逻劝导,把宣传教育做进村屯巷口,让老人孩子都能听得懂记得住。
另一方面,每个家庭也不能掉以轻心。有娃的一定盯紧了,别让孩子私自去江河湖泊野泳;家有老人,也要提醒他们避免暴晒或冒险涉足积水区域。“邻里互助”这个传统美德此刻最管用——谁家门前沟渠涨了?哪条路塌方堵车?大家微信群一吆喝,比啥预警都灵验。此外,现在手机APP推送越来越智能,不妨养成每天早晚刷一下最新天气信息的小习惯,为自己和亲友提早安排好出行计划,多备几把伞、多留几分心眼儿,总比临阵慌乱强上一百倍。
其实说到底,无论科技如何进步,自然规律总归难以逆转。但我们能做的是,用一点点细致入微的准备,把风险挡在门外,把安心握在手中。如果人人都有“宁可信其有”的危机意识,那么无论狂风骤雨还是酷暑高温,都不过是一场生活中的“小考”。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每逢极端天气,你会选择相信预警未雨绸缪,还是依旧我行我素等待侥幸?你身边有没有因为麻痹大意而吃过亏的人或故事呢?对此你怎么看?
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新宝策略-配资炒股公司-期货配资门户-配资指数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