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顿涅茨克前线一段模糊的战场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:一架银灰色螺旋桨飞机挂着两枚短粗导弹,擦着麦田低空掠过,机腹下方突然喷出橘红色火焰。那是R-73空空导弹正在发射。 评论区炸成一锅粥:“这啥飞机?农药喷洒机改的吧? ”“乌克兰真把家底都掏空了? ”
这段视频主角,正是乌克兰紧急改装的Z-137T农用机。 过去半年,俄军“天竺葵2”自杀式无人机像蝗虫般扑向乌克兰,单月空袭架次突破6443次,最多一天能出动537架。 乌军“爱国者”防空导弹打一发少一发,美国暂停供应的“吸血鬼”系统又补不上缺口,逼得他们把主意打到了农业机械上。毕竟,这种螺旋桨飞机造价不到20万美元,比一枚R-73导弹(15万美元)贵不了多少,操作手三天就能学会起飞降落。
但问题也很明显:Z-137T原本是给农田洒农药的,最大速度才285公里/小时,爬升时每秒只能爬4.2米,就像“空中老黄牛”。 而它要拦截的“天竺葵2”无人机,速度有200公里/小时,虽然慢,但胜在数量多、目标小,像会飞的“铁皮罐头”。 更麻烦的是,这种农用机没装雷达,飞行员全靠肉眼找目标,晚上或者阴天下雨根本看不清。 最要命的是导弹发射距离——R-73理论上能打30公里,但Z-137T为了省油,只能飞到离目标3-5公里时才能锁定发射,这时候导弹刚出膛,无人机爆炸的破片就可能糊到飞机身上。
今年7月,敖德萨航空俱乐部负责人奥博林就吃了这个亏。 他驾驶雅克-52教练机(和Z-137T类似的老飞机)去拦截无人机,明明瞄准了目标,结果导弹刚飞出去,无人机“轰”的一声炸成碎片,破片直接击穿了雅克-52的挡风玻璃。奥博林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,飞机栽进了第聂伯河。 类似的悲剧,乌克兰民间飞行队里已经发生了三四起。
那Z-137T真能顶用吗? 前线士兵说了实话:它挂两枚R-73导弹,在白天能飞30公里半径内巡逻,运气好时能打下两三架无人机。但遇到俄军新上线的“天竺葵3”——速度600公里/小时的喷气式无人机,Z-137T根本追不上,只能干瞪眼。 更要命的是导弹消耗太快:乌克兰库存的R-73导弹,按现在每天消耗5-8枚的速度,最多撑两个月。
北约情报部门最近也盯上了这种“农药机改导弹车”。 一名北约军官私下吐槽:“这玩意儿就是战争末期的‘绝望发明’,能打下来几架无人机算运气,真要靠它扭转战局,乌克兰得把全国农用机都改成战斗机。 ”不过,乌克兰飞行员倒挺实在:“反正比用肉身去堵无人机强,能多打下来一架是一架。 ”现在,顿涅茨克前线的Z-137T每天要起飞6-8次,机身上布满弹孔,座舱里飘着农药残留的酸味儿。 它们或许成不了“杀手锏”,但确实是乌克兰在防空系统崩溃前,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新宝策略-配资炒股公司-期货配资门户-配资指数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